出自于论语的成语
论语是什么
《论语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文献之一,是汉语言文化中的经典著作,内容涉及伦理道德、政治哲学、教育心理等领域。
“出自于论语”的成语有哪些
以下是几个出自《论语》的成语:
- 独善其身
- 以德报怨
- 不耻下问
- 有志者事竟成
- 问心无愧
独善其身
《论语》中提到:“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 故此成语的含义是,一个人要在始终保持自己的道德标准,不能放纵自己的情感和欲望。
以德报怨
《论语》中提到:“子曰: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意思是说,要以德报德,对待人的好意和善意要给予回应;对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,要以善意的态度去尝试化解矛盾,以德报怨。
不耻下问
《论语》中提到:“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 学无止境,从别人身上学习,是一种智慧,也是一种门径。因此,这个成语的含义是,在前进的道路上,应该不惜卑微,虚心向他人请教,学习他人的经验和知识。
有志者事竟成
《论语》中提到:“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 意思是说,只要有志气,坚定不移地追求,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实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