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五则原文
论语五则原文
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,被称为中国哲学的奠基性著作。以下为《论语》中五则原文。
学而第一
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这是《论语·学而》中的原文。意思是说,学习的过程就像“时时习之”,快乐而又有意义。而有朋自远方来,则是说有朋友来访,十分快乐。如果别人不了解自己,但自己不恼怒,这是有君子之风度。
为政第二
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这是《论语·为政》中的原文。意思是说,一个好的政治家必须以德治国,就像北辰星一样,稳定而不动摇,让众星围绕自己而共襄盛举。
道第十二
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这是《论语·道》中的原文。意思是说,政府用刑罚来管理人民,虽然人民不敢违反,但却没有羞耻感;而用德行以礼法管理,则人民会有耻感,遵守道德,得到表彰。
曾子第十四
“曾子曰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;君子人与,君子人也。”这是《论语·曾子》的原文。意思是说,一个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人,可以被托付以重要任务,面对挑战,坚守信仰,百里之命可以寄托。一个君子的品格和举止应该和士人一样,其人品和心态都应该高尚纯洁。
乡党第十五
“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这是《论语·乡党》中的原文。意思是说,一个君子在吃饭的时候不会过分追求饱足,生活中也不会过分追求安逸,善于办事并且谨慎言行,听取好的建议并且保持修养,是好学者的典型表现。